品牌SIEMENS/西门子特点耐用规格常规用途自动化工业工控产地德国库存数1000是否进口否系列全系列加工定制否工作电压24V(V)产品功能详见说明书起订量1货期现货
西门子数控系统授权供货商
浔之漫智控技术(上海)有限公司(BFZY-YANGHONG)是西门子授权代理商
周春晖先生和一大批海外学子一起,放弃了优厚待遇、良好的工作条件,毅然举家回国,参加祖国的*个五年计划。当时,国内有多家单位都在争抢海外归来的学者,王骥程老师得知消息后,亲自到北京和周春晖先生长谈,并热情邀请周春晖先生到浙江大学工作。在听取王骥程介绍后,周春晖欣然答应到浙江大学任教。周春晖教授在随教育部考察组考察了国内一些企业后,于1958年5月正式加盟浙江大学,并主讲《过程控制原理》课程。1958年*名称正式确定为“化工自动化”,简称“化自”,由周春晖教授任教研组主任,王骥程老师任教研组副主任。1962年,周春晖教授任化工系主任,王骥程老师任化自教研室主任。至此在周春晖、王骥程老师的**下,开启了浙江大学化自*艰难的创业历程。
这一时期,王骥程先生根据校**的意见,加强学科的对外交流和合作,聘请苏联等各方面的*人才,以缓解*创建中的师资问题。1958年9月,格德萨多夫斯基夫妇到达,并带来了不少苏联*的书籍和资料,到校后即和系、***讨论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等,并主讲《自动检测及仪表》课程。
【教学与教材】*创建初期,化自*教材非常缺乏。在教学过程中,化自教研室的青年学者们以“如何在工科教育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既要教给学生坚实的理论基础,也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在为地区建设“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上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
教材建设上,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础课由电机系、机械系、化工系老师担任,但“测量和调节仪表”“调节原理”“化工过程控制原理”和“化工过程控制工程”等*课的讲授上,可用的师资力量和教材非常短缺,所有这些*课课程建设全靠教研室老师自己解决。当时老师们抱着力争上游、放眼世界的雄心,利用出差机会想方设法寻找资料,如饥似渴地学习自动化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1958年, 周春晖老师的加盟,带来了在美国学习的**知识、实践经验和珍贵的资料,使教研室的老师学习到许多有关化工自动化和仪表方面的知识和**的理念。周春晖先生和王骥程先生退休后,留下了许多在当年看来非常珍贵的资料,其中有英文、俄文和日文版的“化工过程动态学建模”“化工过程控制工程”“过程控制原理”“化工过程测量仪表”“计算机在工业过程中的应用”等。
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兴办“化工自动化”*的院校多了起来。为促进各新办*的发展,1962年11月, 经批准的“化工自动化*教材编审小组会议”在浙江大学召开。华东化工学院、天津大学、北京化工学院、北京化工设计院、上海化工研究院等派人参会,会上确定由浙江大学牵头编写统一教材,周春辉教授被*为*教材编审组组长。周教授身体力行,集思广益,积极组织校内外编写教材,并亲自主笔。
此外,研究室老师还积极参加其他单位组织的教材编写。1961年,由天津大学牵头,浙江大学、华东化工学院等10所高校联合编写了国内一本统编仪表教材《热工测量仪表》,周春晖和王骥程先生参与编写了“绪论”和“误差理论”中的有关内容,李海青负贵编写“液位测量”篇章。1972年4月, 由兰州化工设计院自控中心站组织编写《化工测量及调节仪表》丛书,李海青老师参与主编其中的《气动调节仪表》部分。
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周春晖教授主导下,浙江大学化自团队在工厂中宣传、推广自动化技术和理论,结合实际工作,总结编印了*资料近十种。其中《化工自动化》《调节器的参数整定及校验》《复杂调节》正式出版,特别是《调节器的参数整定及校验》《复杂调节》这两本书,在技术专著匮乏的年代里,当时较具有理论水平与实际应用背景,受到广大工业控制与仪表工作人员的青睐,并多次作为自动化工程技术人员的提高进修教材和主要参考书。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两本书也许并不起眼,但在当时,对我国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却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20世纪80年代,由周春晖教授主编的《过程控制原理》被评为化学工业部良好教材。为了推动自动化事业的发展,周教授主编了一套《化工自动化丛书》,力求在科普基础上有适度的提高,以供自动化工程技术人员自学和*新知识。这套丛书共计出版26种,在同行中影响很大。90年代,为了满足自动化日益发展的需要,周教授还主编了一本大型的《过程控制手册》,包括工业自动化工作中需要查阅的理论性、技术性及工程性的内容。在数十年的教学工作中,周教授以他渊博的学说,高屋建瓴,随时随地关心着从事自动化工作人员的知识需要,并以较大的热忱,精心编马写多种教材和*书籍,满足了各层次人员的需求。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浙江大学化工自动化*发展特别快,教材也几经*新,特别是《化工过程控制原理》 和《化工过程控制工程》,成为全国同类*采用的教科书和工程应用的重要参考书,由王骥程教授主编的《化工过程控制工程》还获得化学工业部良好教材一等奖。【实验室建设】加强学生对生产现场的了解,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碰到的问题,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为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对过程控制的认识,缩短从课堂到实际的距离,化自教研室的筹建者于1957年就开始建设“化工生产的检查、测量及自动调节实验室”,1964年通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自动化实验室建设初见成效,搭建了液位调节、流量调节、压力调节等实验装置。到20世纪80年代初,建成了包括流量、液面、压力、套管换热、联锁保护、仪表校验等实验装置的实验教学体系,使学生在学习中较好地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动化实验室建成后,国内不少高等院校、企业人员来浙江大学参观交流和学习,在后成为全国高校自动化*实验室建设应用的**。
3、科研求是**,解决实际问题在20世纪50~60年代,浙江大学化自教研室的老师们,在忙着建设教育体系、完善师资队伍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在*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周春晖和王骥程等承担了重大项目“化工动态学及计算机应用”。当时我国工业自动化水平比国外要落后很多,老师们在周春晖、王骥程**下,勇挑重担,根据国内企业的生产现状,*开展化工炼油及石油化工生产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工业生产过程操作和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调节器参数整定等方面的研究。同时,一方面在校内建设液力模拟、换热套管等装置,对这些在化工生产过程经常用到的生产对象进行对象动态学特性的研究;另一方面与上海炼油厂合作,开展对真实生产过程中炼油工业精馏塔的动态特性及计算机控制的实际应用研究。
在实际生产现场进行研究,要消耗许多物资,当时的条件又没有数字计算机,做不了模拟仿真试验。当时北京无线电一厂生产模拟电子计算机,每台模拟计算机可解六阶微分方程。浙江大学专门向该厂购买了两台六阶电子管模拟计算机和一台九阶半导体晶体管模拟计算机。有了这几台在当时来说的稀罕物件,研究者对上海炼油厂精馏塔上的测试数据进行动态建模,并对精馏塔前馈控制方案与一般单回路控制方案进行仿真模拟试验研究,为上海炼油厂常压精馏装置采用前馈控制方案提供了依据。在这期间,化自教研室的研究者们,写出了“精馏操作自动化进展”文献综述和“蒸馏过程动态特性研究现状”资料综述,发表了“套管热交换器流较通道动态特性的研究”和“前馈控制在常压蒸馏装置上的应用问题”等论文报告。
这些综述和报告是*三个五年计划重大项目“化工动态学及计应用”的部分成果。这一项目的研究虽然因“”而中断了,但前期研究过程中,化自教研室理论联系实际、敢为人先的精神,为浙江大学化工自动化*的发展奠定了的基础,指明了作为科技工作者的老师要勇挑地区重担的方向。
20世纪80年代,吕勇哉教授研究开发的“钢锭轧前过程建模、优化控制和生产调度”**了具有重要学术和工业应用*的研究成果,在*上居于**地位。吕勇哉教授是浙江大学首届化工自动化*的毕业生,196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63年开始为本科生主讲“化工自动化”课程,1980年晋升副教授并通过中科院考试,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普渡大学“应用控制研究所”开展合作研究,